供应链蜕变: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

发布时间 2024-12-13 09:28:58

在商业演化的历程中,供应链一直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被多数企业视为必要的成本支出。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一传统观念正在被颠覆,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深刻的变革。要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企业进行思维的转换。将供应链仅仅视为成本中心,意味着企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削减成本,提高效率。但将供应链视为利润中心,则要求企业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思考如何通过供应链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数据驱动的智能预测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将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可以将错误减少20%至50%,将销售损失和产品不可用性减少65%,进而将仓储成本降低5%到10%,管理成本降低25%到40%。在电信、电力、天然气和医疗保健等具体行业中,人工智能预测引擎可以自动化高达50%的手动管理任务,从而将成本降低10%至15%。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预测能力,它能够筛选和分析包括销售历史、季节趋势、市场状况、用户评价等在内的海量数据,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预测未来的需求走势。这种精确的预测为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在采购策略上,准确的需求预测使得企业能够更合理地安排采购时间和数量,与供应商协商更有利的条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加价抢购和库存积压。其次,在库存管理上,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库存的最优平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库存水平,既避免了库存过多导致的持有成本增加,又减少了缺货带来的销售损失和客户不满。再次,在生产排期上,数据驱动的准确预测有助于企业将生产计划与预期需求保持一致,减少停机时间,优化产能利用,并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最后,在人员配置上,准确的需求预测也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提前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企业可以合理规划人员配置水平,及时调整人力资源布局,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数据驱动的智能预测还能够助力企业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能够自动更新数据、调整预测输出,通过实时分析市场数据、识别新模式,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发现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并引导企业快速响应、抢占先机。

二、客户体验至上

通常,企业往往只关注如何压缩供应链成本或提升供应链效率,忽略了供应链在创造优质客户体验中的关键作用。事实上,一个高效、可靠的供应链不仅能够确保产品及时送达客户手中,更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当企业真正将客户体验置于首位,并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来重塑供应链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服务,企业不仅能够稳固现有客户群,更能够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新客户。而这些忠诚的客户,愿意为更好的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溢价空间。Gartner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Gartner的数据表明,与那些只关注客户满意度或易用性的组织相比,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的供应链组织吸引回头客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这意味着,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战略不仅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更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复购率和盈利能力。调查还发现,2022年只有23%的供应链组织采用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的策略,但该策略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常态。在当下商业创新的浪潮中,供应链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产品从厂房到消费者的传递者,更成为企业与客户之间深度互动的桥梁。当然,要改善客户体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涉及多个未集成的组织、部门或系统时。但无数成功企业的案例已经证明,在这个领域上的投资是有回报的。

三、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顾名思义,是一种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模式。它强调在产品设计和材料选择时就考虑到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回收、再制造和重新利用等策略,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创造新的价值。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供应链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生产线,而是成为一个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创造新价值的机会。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材料选择,可以减少后续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在生产环节,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废弃物产生。在销售和使用环节,通过提供产品维护和升级服务,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回收环节,通过回收再利用废旧产品中的有价值的部件和材料,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并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不过,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对供应链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浪费、低效和环境影响的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同时,还需要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投资于技术进步和创新也是关键所在,只有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才能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和优化。

当然,消费者参与和教育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消费观念,可以引导他们做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消费选择,从而支持循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四、技术赋能的供应链创新

在供应链管理中,一系列复杂的采购、运输、库存和配送环节,让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背负着沉重的成本负担。然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等尖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帮助供应链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首先,现代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的可见性。以前,企业往往难以实时掌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导致决策滞后、资源浪费。而现在,通过物联网设备对物品的实时追踪,企业可以准确掌握物品的位置、状态和运输情况,从而实现精准调度和优化资源配置。这种透明度的提升不仅减少了浪费,还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其次,灵活性是供应链在新技术赋能下的又一显著提升。传统供应链模式往往僵化、固定,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企业可以实时预测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策略,以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这种灵活性不仅降低了库存成本,还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在市场竞争中易占得先机。再次,效率的提升是技术赋能供应链的又一重要成果。DP World发布的2023年贸易转型报告指出,由于库存问题导致的企业年损失高达1.8万亿美元,因此高效的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34%的高管正在借助数字工具优化库存管理,认为这是削减供应链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例如,自主机器人在仓库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货物搬运和分拣,极大地提高仓储效率。此外,新技术的应用还为供应链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企业可以构建去中心化的供应链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从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新模式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还可以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在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在2050年前减少高排放行业20%的碳排放量。这不仅体现了技术的经济价值,更彰显了其社会价值。

五、重构定价与服务模式

重构定价与服务模式可以促进供应链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主要是因为它允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客户价值和服务水平来重新设计价格结构和服务提供方式。传统的定价策略往往基于简单的成本加成模式,这种方法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或许能够奏效。但在如今这个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仅仅依赖成本加成来定价无疑会使企业陷入被动的境地。因此,企业需要转变思维,从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客户价值出发,制定更为动态和灵活的定价策略。通过动态定价策略,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细分市场的需求曲线,为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设定不同的价格。这意味着,在面对高需求、高价值的客户时,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提高价格,从而捕获更多的利润。据研究显示,采用动态定价策略的企业,其利润率有望提高5%至10%。除了定价策略的调整,增值服务的提供也是将供应链转变为利润中心的关键一环。在基本的产品或服务之外,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来增加收入来源。

例如,在物流环节,更快速、更可靠的配送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时效性的高要求,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费机会。在售后服务环节,延长保修期或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不仅能够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的收入流。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即服务(Product-as-a-Service, PaaS)等新兴模式正在逐渐改变企业的收入结构。在这一模式下,企业不再仅仅销售产品,而是将产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租赁、订阅等方式持续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转变不仅降低了客户的初始投资成本,也为企业带来了更为稳定、可预测的收入来源。通过重构定价和服务模式,企业不仅能够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还能够更加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捕捉更多的增长机会。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加强了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供应链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的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这一转变要求企业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思考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潜力。通过拥抱创新、专注于客户体验、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作用,企业能够释放其供应链的真正潜力,将其转变为强大的利润中心。

(作者陈晓曦,一链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著有《供应链重构》《数智物流》)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物流桃园。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0418365,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